都说登高易跌重,眼下说的就是小米汽车。
仅仅上市8个月,就实现交付超13.5万辆;52.99万元起售小米SU7 Ultra一经发布,短短2个小时订单就突破10000台,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销售目标;2025年的小目标定为30万辆被批保守,6-7月上市的小米YU 7目测又将火爆。
第一次造车的小米一步登天,让圈内埋头苦干多年的大佬们目瞪口呆。
只是又在一夜之间,329铜陵小米SU7交通事故,不仅让小米集团港股跳水,更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,而后者是更可怕的。
诚然,车祸发生的因素有很多,有可能的是车的原因,也有可能是人的问题。但是往往只要一出事情,大家首先考虑的会不会是车的问题,这是排第一位的。加之车祸现场的惨烈,这个时候理智就已经跟不上思维了,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。
特别是网络水军规模化的今天,亲爱的友商门摩拳擦掌,虽不明莫须有。
相信不少人会问,难道小米汽车就没有错吗?不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吗?
我不是米粉,也不是黑子。
不过说到过错和责任,如果大家有记忆的话,可以回想一下2022年广西贵港的一起交通事故。具体的情况在这里不描述,大家可以自行搜索,这两起事故有一定的共同点。
前车之鉴,可以做个参考。
痛心疾首的当事者也好,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也罢,请大家努力安静一下。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,应该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来完成。即使是带上手铐的犯罪嫌疑人,没被法院判决之前,也仅仅是嫌疑人,可以做无罪推论。
众口能铄金,也能一口一个唾沫把人淹死。
小米汽车的危机,其实也是众多新能源汽车正在面临的问题。
新能源汽车的速度与激情让人着迷,出神入化的智驾系统也让人欲罢不能,不过与之相伴的莫名其妙的车祸,以及畸高的保费让人同样头疼不已。此外,还有其它。比如流量,能载舟也能覆舟。
新事物的出现让人欣喜,同样也需要加以规范。那么,要不要戴着脚链跳舞呢?